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Nature子刊发表瞿介明教授、刘佳教授合作研究成果——发现SCAP相关人腺病毒新型宿主因子|中国之声·呼吸力量

2025-01-15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2024年12月30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团队,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刘佳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子刊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 (IF 14.7,Q1在线发表论文“ALCAM is an Entry Factor for 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associated Human Adenovirus Species B”。该研究通过系统CRISPR/sgRNA功能基因组筛选结合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转录组学数据,首次发现并鉴定了SCAP相关人B组腺病毒新型侵入相关宿主因子,为后续抗病毒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背景


腺病毒根据其遗传和抗原特性分为A-G七个组及超过100种血清型,可导致包括呼吸道、眼、胃肠道及其他多种上皮细胞感染,其中大多型腺病毒仅引起轻度上感症状,而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B组腺病毒可造成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未有针对腺病毒的靶向抗病毒药物。研究人员前期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病原学研究发现腺病毒是引起我国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第二大常见病毒性致病原,而其中HAdV-B7型为主要血清型。值得一提的是,除了B组腺病毒外,HAdV-A、C、D、E和F组腺病毒均使用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AR)作为主要受体,而B组中的HAdV-B3、HAdV-B7、HAdV-B11和HAdV-B14利用桥粒芯糖蛋白2(DSG2)作为高亲和力受体,但功能实验表明其缺失并不能完全阻止病毒感染,因此与SCAP相关HAdV-B受体谱仍需探索。



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构建了嵌合HAdV-B7纤维结蛋白(knob)的重组荧光病毒,利用一代和二代膜蛋白组CRISPR/sgRNA文库(SfCRISPR)对重组毒株进行两轮独立筛选(图1),确定了包括已知的受体DSG2和激活白细胞黏附分子(ALCAM)在内的一系列候选宿主因子。


图1 嵌合重组病毒构建及SfCRISPR筛选


研究人员发现候选宿主因子ALCAM在SCAP患者早期血样中高表达,而在体外共感染实验中,ALCAM功能缺失细胞较野生型细胞抵抗重组腺病毒感染。并进一步构建了敲除及回补细胞系,通过功能缺失实验及回补实验验证了ALCAM促进腺病毒感染。随后在临床分离的多株重症B组腺病毒中验证了ALCAM广泛促腺病毒感染(图2)。


图2 ALCAM功能验证实验


通过机制研究(图3)发现,ALCAM介导B组腺病毒侵入宿主过程,HAdV-B7 knob结构域与宿主细胞膜表面ALCAM C和V结构域相互作用通过DSG2-ALCAM-EndoA3轴促进病毒内吞。


图3 ALCAM机制研究



研究结论及研究意义


该研究首次系统鉴定了临床高致病性人腺病毒株的新型功能性宿主因子,为后续抗病毒药物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项目资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及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刘佳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雨桑博士和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梅红助理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项目得到了“科技创新2030——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支持、广州国家实验室专项项目、上海市生物大分子与精准医药前沿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等上海市科委与卫生健康委多个项目支持。



研究人员介绍




通讯作者







第一作者






本文由瞿介明教授团队供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