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向患者或家属讲解病情,征询意见,是医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重症医学科也如是。最囧的事莫过于说了20分钟,到签字的时刻,患者家属对你说:“医生,你说的,我不明白!让我打个电话问问我的一个医生朋友。”
这句让人心头一紧的话牵少有两层意思:
他的医生朋友说得比你明白。
他更信任这个医生朋友。
人的表达能力有很大差异,即便是天生伶牙俐齿的医生,要完成成功的医疗告知,也需要持续训练,并且在不断反馈中改进。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在从业的最初10年,不成功的告知会有很多。
科普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很难向没有医疗常识的人解释清楚的疾病,这个告知的高难度在于:
第一,必须马上解释明白,因为它的危险度在那里,瞬间死亡的可能性太大;
第二,它的症状很多,动脉夹层撕裂到哪里,哪部分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身体的局部就会出现症状;
第三,治疗的难度和风险在那里放着,很多医院没有技术能力去处理;
第四,甴于疼痛严重,患者和家属常常极其焦虑,难于保持清醒理性。
所以当收到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医疗告知就非常考验医生的能力,告知不到位,风险不言而喻。医疗纠纷就像一个阴影,就在一旁等着。
曾有一次,自诩伶牙俐齿的我花了半个多小时向一屋子家属讲解“主动脉夹层"的来龙去脉,已经尽我所能把话讲明白,还画了示意图。但是看到穿着朴素、来自农村的家属满脸怀疑的表青,我就知道我的解释并没有达到目的。
这时候,一个家属说了一句很奇怪的土话:“哦!就是猪&*@!"
他是村里的兽医,猪也会有主动脉夹层,他见过突然死亡的猪,所以从直观后果上理解这回事。
他用土话向其他家属讲解他所理解的这个疾病,用竹子被劈裂的方式来描述动脉壁轻易被撕开并且一路向下的这个动态过程。用他所见到的猪的腹腔内大出血,来解释病情的凶险。
末了,在场所有家属都开始点头,他们都听懂了这个复杂的疾病。
事后,我总结了一下,所谓成功的科普:
要适合听众的知识层次。
要懂得“举个栗子"。
要懂得画图和比喻。
要善于利用相对理解力较高的听众。
要跨越方言的障碍。
共情
太年轻的医生,告知不成功的原因,经常是因为人生阅历和对人情世故的体验有限,所以不能和患者以及家属达到“共情",说话就欠缺“感染力"。
即使是一模一样的内容和话语,由不同的医生说出来,达成的结果也有可能天差地别。
曾经有住院医生问我.“患者是90岁的老爷子,为什么你去和家属谈,结果就是签字拔管,拒绝心肺复苏,自动出院,最后还要谢谢。我去谈,家属明明说的是要求尽力抢救。
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医疗决策,要以一种慎重的姿态来谈。和家属一起坐下来,目光可以平视和交流,这本身会让家属体会到医生在很诚恳地谈一次严肃的谈话。
如果医生边开医嘱,边和站在一旁的家属谈这样的话,这种气氛就丧失殆尽。
家属大多是医疗行业以外的人,并不理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肺复苏对一个90岁的老人意味着什么;并不了解病情“不可逆"意味着什么。
“医生,请你尽力救他。"这只代表了家属的一种情感,并不代表他们接受所有有创操作。
医生必须了解这种情感,并且指引正确的方向。患者的家属正在遭受可能失去亲人的打击,感情上一时的混乱和不理性是人之常情,指引回归理性,了解这个家庭的生死观、宗教习俗,对最终的医疗决策起着决定性作用,医生要在情绪上调动共鸣。
关于医疗的告知和沟通,需要不断改进和实践。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认识与理解世界的方式。沟通的本质是医生需要了解其他人理解世界的方式,然后尽可能在同一个频道开展交流。
作者:殳儆 王筝扬
来源:殳儆工作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