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数智化建设迎来里程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元医疗模拟实验室正式发布

2025-09-18作者:CMT琳资讯
非原创

9月1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元医疗模拟实验室正式启用。该实验室的落地,是医院推进智慧医疗转型、深化元医疗领域探索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其与上海仪电、联影智能和华为等高科技公司共建的智慧医院全球样板点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罗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名誉院长樊嘉,党委书记顾建英、院长周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以及上海仪电鑫森董事长夏军,联影智能联席CEO周翔,华为公共事业军团副总裁孙鹏飞,迈瑞医疗中国区副总经理王成等参会。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罗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  顾建英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周俭


仪电鑫森董事长  夏军


联影智能联席CEO  周翔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医疗系统部部长  卢永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  史颖弘


实验室以“行业前瞻技术应用探索和模式孵化”为核心定位,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串联诊疗全流程,系统呈现智慧医疗创新形态。实验室以实景应用沉浸式演示中山医院在数智化建设、技术落地及场景应用方面的成果,覆盖门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医技检查等核心诊疗环节,并延伸至院后管理,体现了人机融合连续性诊疗、医教研管全场景智能化及虚实融合健康管理等先进理念。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罗蒙表示,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是推动医学与数字智能深度融合的战略举措,标志着卫生健康行业迈向数据驱动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中山医院作为行业引领者,正全力推动AI与临床、科研及管理服务的全面融合,构建“AI+医疗健康”生态系统。该基地将重点提升智能诊疗与科研能力,推动医疗器械创新,实现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服务,最终推动医疗范式从“被动治疗”转向“预见性干预与个性化调控”,惠及更多患者。


作为中山医院已经启动建设的医疗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阶段性成果,该实验室不仅能够生动演示未来医疗的可能性,也为人工智能技术验证与模拟仿真提供了重要平台,为智慧医院建设探索了新路径。





应用中试基地负责人、中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建英介绍,医院已联合企业研发“观心”“医界智圣”“元智”“镜观”“光启慧语”等垂域大模型,并衍生出“医健助手”“有爱小山爱心医生”“一扫多查”等智能体应用。目前,医院正推进AI原生新一代业务系统开发,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今后,医院将依托模拟实验室资源,协同生态合作伙伴,开展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中试,推进医疗知识数字化、诊疗能力产品化、医院服务生态化,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智慧医疗体系。


中山医院院长周俭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提升诊疗准确性与效率、促进医疗资源普惠共享具有重要作用。医院致力于推动医疗科技创新与智慧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此次与华为等伙伴深度合作建设元医疗模拟实验室,旨在搭建贴近临床的中试验证环境,加速医疗业务与前沿技术融合,催生医疗服务新质生产力。







未来,中山医院将联合上海6家头部医院,以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化生态合作,依托合作伙伴各自优势,持续支持实验室创新发展,为医院数智化升级提供支撑,构建“十全十美”美好未来医院,推动医疗技术更广泛地惠及民众,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适宜的医疗服务。



来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