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例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化疗科韩兴华教授团队分享。
【病例汇报】林琳 主治医师
【专家点评】韩兴华 主任医师、马小鹏 主任医师、周颖 主任医师、胡智刚 副主任医师、杜军 副主任医师、曾飞雁 副主任医师
【临床问题】
晚期乳腺癌治疗过程中合并妊娠,在检查手段、治疗药物方面如何选择?是否必须立刻终止妊娠?
韩兴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肿瘤化疗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化疗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安徽省立医院乳腺癌MDT组长。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乳腺癌组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舒缓治疗学分会委员,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常务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卫健委杰出人才。
马小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甲乳外科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外科主任医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安徽省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乳腺病学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内分泌外科学组副组长,安徽省老年医学会乳腺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周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专业方向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及全程管理。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妇科肿瘤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安徽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抗癌协会卵巢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现代妇产科进展》编委,BMC Medical Genomics、Journal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等审稿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R1)、二等奖1项(R2),发表SCI文章30余篇。主编《卵巢恶性肿瘤诊疗医嘱手册》,参编《卵巢恶性肿瘤诊疗手册》(副主编)。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特支计划卫生创新领军人才,第九届“安徽省青年科技创新奖”杰出奖获得者。
胡智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肿瘤放疗科副主任医师、教授,美国乔治城大学医院隆巴迪癌症中心访问学者。
安徽省老年医学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临床免疫学分会肿瘤免疫学组委员,安徽省医学会乳腺病分会乳腺肿瘤整形学组委员,安徽省医学会放射治疗学分会放射外科学组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精确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放疗委员会青委。
杜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临床病理中心 副主任医师
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副主任医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病理中心乳腺亚专科小组成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神经疾病多学科诊断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脑胶质瘤协作组委员,《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中文版青年编委。
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十余篇 。
曾飞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医学影像学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诊疗规范推广应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委员,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产前诊断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安徽放射住培专委会秘书,乳腺长江学术联盟委员。
林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肿瘤科 主治医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
安徽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患者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恶性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员。
近年来共发表中英文文章10余篇。主持或参加新技术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多项课题。
请您为本课程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