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栏目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经典学术活动《周三查房》,自2020年11月起入驻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急诊学院,每周三、五定时更新,经典病例结合急诊科核心知识点讲解,全部免费开放,供临床同道交流学习。更多内容,请安装壹生App,关注“急诊”频道。
课程信息
讲题:愿生命之花继续绽放——暴发性心肌炎1例
讲者:王春雨 医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讨论专家:黄岱坤,朱继红教授等
上线时间:1月19日(周三)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壹生急诊学院”,关注后免费获得上课提醒,精彩内容不错过。
知识点总结
1、病例特点
患者16岁女性,主因“间断发热3周,加重伴胸痛、胸闷3天”入急诊。
现病史:患者3周前受凉劳累后出现头痛、流涕,轻度咳嗽,少痰,伴有发热37.5℃左右,自服“莲花清瘟”等药物后症状缓解,未就诊。3天前再次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6℃,伴有畏寒、寒战、胸闷、胸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全身酸痛,活动后加重,无黑矇、意识丧失,无腹痛、腹泻、下肢浮肿,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CT后给予“奥司他韦、头孢硫脒、泮托拉唑、甲氧氯普胺、赖氨匹林”等治疗症状无好转,次日完善检查PCT0.82ng/ml,AST229U/L,CK2323U/L,CKMB109U/L,考虑心肌炎不除外,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就诊途中咳嗽加重,无尿,血压下降至70/40mmHg。经我院发热门诊筛查后考虑心肌炎不除外,予补液升压抗感染治疗后转急诊。
入科查体:T 37.8℃, HR 154次/分, R 17次/分, BP 84/57mmHg(多巴胺5ml/h)
SPO2 99% 神志清精神弱,半卧位,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啰音,心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双下肢无水肿。
2、入院诊断、治疗
初步诊断:暴发性心肌炎,予多巴胺、间羟胺、丙种球蛋白,经请示值班组长,立即汇报主任,召集心外科心内科麻醉科急会诊立即收入CCU行ECMO,入CCU过程中病情快速恶化,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ECMO。
病情进展后续将持续追踪……
3、知识点学习
心肌炎病因:感染性病因(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非感染性病因(自身免疫疾病、药物过敏、药物毒性反应),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发病机制:急性期病毒复制、亚急性期免疫损伤、慢性期心脏扩张。
暴发性心肌炎症状: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食欲下降等为首发症状,可持续3~5天或更长。心肌受损表现: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后的数日或1~3周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症状,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血液动力学障碍:迅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原性休克,出现肺循环淤血或休克表现如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咯粉红色泡沫痰、焦虑不安、大汗、少尿或无尿等;可出现皮肤湿冷、苍白、发绀、皮肤花斑样改变、甚至意识障碍等。少数发生晕厥或猝死。其他组织器官受累表现:暴发性心肌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呼吸系统受累。
暴发性心肌炎体征:生命体征:1、体温轻度升高,合并细菌感染可出现高热2、低血压3、呼吸急促或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90% 4、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相称>10次/℃) 室性或室上性早搏、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也可由于传导系统损伤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传导阻滞心脏相关体征:心界通常不大,心音低钝常可闻及第3心音或第3心音奔马律。可闻及肺部啰音。其他体征:全身湿冷、末梢循环差及皮肤花斑;烦躁、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肝脏损害时可出现黄疸;凝血功能异常可见皮肤瘀斑瘀点等。
暴发性心肌炎鉴别诊断: 冠心病:主要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鉴别,冠心病患者彩色超声心动图可见明显心肌局限性运动异常。病毒性肺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休克时也可出现心肌标志物轻度一过性升高,但随休克及血氧饱和度的纠正而显著改善。
脓毒血症性心肌炎:严重细菌感染休克时毒性损害也可致心肌损伤而加重休克,并可出现明显心脏抑制性表现。早期出现的感染灶及血白细胞早期即显著升高及其他全身表现有助于鉴别。应激性心肌病( Takotsubo 综合征):又称心尖球形综合征,好发于绝经期后女性,有胸痛、心电图 ST-T 改变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常有强烈精神刺激等诱因。最常见的是心尖室壁运动异常,呈特征性章鱼篓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或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普通急性心肌炎:特点均不突出病情可长期迁延而成为慢性或持续性心肌炎或心肌病改变。非病毒性暴发性心肌炎: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毒性和药物过敏等所致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临床上通常没有病毒感染的前期表现而有自身免疫疾病史、使用毒性药物尤其是抗肿瘤药物或致过敏药物史。
请您为本课程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