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栏目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经典学术活动《周三查房》,自2020年11月起入驻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急诊学院,每周三、五定时更新,经典病例结合急诊科核心知识点讲解,全部免费开放,供临床同道交流学习。更多内容,请安装壹生App,关注“急诊”频道。
课程信息
讲题:腹痛伴便血两例
讲者:崔欣洁 医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讨论专家:余剑波,朱继红教授等
上线时间:11月10日(周三)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壹生急诊学院”,关注后免费获得上课提醒,精彩内容不错过。
知识点总结
1、Case 1:71 岁老年女性,主因血便、腹痛 2 小时入院。患者 2 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便,伴腹泻,稀水样便,伴持续性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里急后重,无发热。
入院查体:T:36.6℃,P:64 次/分,BP:120/70mmHg,急性面容,被动俯卧位,神志清,精神不振,腹软,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肾区无叩痛。
入院化验: WBC11.76*109/l, NE 80.10%, Hb141g/l,PLT358*109/l, CRP:0.79g/l。追问病史 患者大便里急后重感半年余,大便 10 次左右/日,伴大便变细。直肠指检:进指 4cm 左右可扪及直肠缩窄,质地较硬,活动度差,退指指套有暗红色血性液。直肠占位 直肠癌待排?
入院检查:胸腹盆 CT 直肠穿孔并腹膜后多发积气积粪、腹膜炎。乙状结肠壁水肿并周围渗出性改变后腹膜广泛增厚。双肺慢性炎症改变;纵隔、肠系膜周围及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
目前诊断:便血原因待查:直肠癌合并穿孔
腹痛原因待查:腹膜炎
腰痛原因待查:腹膜后穿孔
2、Case2:66 岁老年男性,主因腹痛 7 天,便血 3 天,加重 4 小时入院。
既往“直肠癌”病史,曾行手术治疗。
入院查体:T:37.9℃,P:120 次/分,BP:151/103mmHg,恶病质状态,神志清,精神不振,痛苦貌,腹软,下腹隆起,压痛,无反跳痛。
入院化验:血常规:WBC:12.14*109/L;NEUT:89.40%;HGB:92g/L;PLT:358*109/L 感染指标:CRP:153.28mg/L;PCT:2.30ng/mL
PT:17.32S;PTA:43.94%;PT-INR:1.44S;FIB:6.77g/L;DD:1.82mg/L
电解质:K:2.88mmol/L;Na:134.6mmol/L;Cl:97.7mmol/L
腹部 CT:门脉积气,肝内胆管积气,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扩张;膀胱过度充盈,
尿道前列腺部扩张并积水?结直肠术后,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肠壁增厚、结构紊
乱并周围积气积液,穿孔后改变不除外;肠系膜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
目前诊断:直肠癌术后穿孔
便血的急诊思路:肠道疾病:可能的原因:肿瘤和息肉 、炎症性病变、血管病变、肠壁结构性改变、肛门病变;
非肠道疾病:白血病和出血性疾病、风湿性疾病、恶性组织细胞病
尿毒症性肠炎、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便:常是由下消化道出血引起,以鲜红色为主
便血:多是消化道出血,可为鲜红、暗红、黑色
肿瘤和息肉
大肠癌: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右半结肠癌:食欲不振、缺铁性贫血等
左半结肠癌: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
粪柱变细、变形,晚期表现不全性梗阻
结肠镜检查确诊。
小肠恶性淋巴瘤:起源于小肠黏膜下的淋巴滤泡,多数是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局 部表现。X 线:指压痕或充盈缺损。B 超或 CT:肠壁明显增厚,腹腔淋巴结肿
大。常见并发症:贫血、小肠穿孔、肠套叠、肠梗阻
大肠息肉:主要是腺瘤性息肉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会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的表现,如排便前腹痛等,若发生破溃,可能会大便带血。
炎症性病变
感染性肠炎:肠结核、肠伤寒、菌痢、其他细菌性肠炎、阿米巴、血吸虫等。
非特异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其他:出血坏死性小肠炎、缺血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放射性肠炎、 NSAIDs相关肠粘膜损伤等
肠结核:临床表现:腹泻、腹痛、右下腹压痛,也可有腹块、原因不明的肠梗阻,可伴有发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状。
结肠镜:回盲部的肠粘膜炎症、溃疡、炎症性息肉或肠腔狭窄。 肠外结核感染的证据或 PPD/T-SpotTB 试验阳性。
病理检查:干酪性肉芽肿具有确诊意义。
肠伤寒:伤寒沙门菌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腹痛、肝脾肿大和白细胞低下,部分患者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溃疡性结肠炎: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限于大肠粘膜和黏膜 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多为轻中度腹痛,有疼痛-便 意-便后缓解/减轻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克罗恩病: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局部表现: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全身表现:发热、营养障碍,关节、皮肤、眼、口腔粘膜、肝等肠外损害。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AHNE):病理改变:肠壁小动脉栓塞,小肠出血和坏死,病变部位:空回肠。临床表现:腹痛、腹胀、呕吐、腹泻、便血、重症可出现败血症和中毒性休克。腹部平片:肠麻痹或轻中度肠扩张,钡剂检查:肠壁增厚,显著水肿,结肠袋消失。
缺血性肠炎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以皮肤、粘膜多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性损害,鼻出血和其他部位出血为特征;可并发动静脉畸形;内镜:胃肠道类似于皮肤和口腔粘膜的血管病变。
内痔:出血和痔赘脱出,间断性便后鲜血最常见,一般无疼痛
外痔:肛门不适、持续潮湿不洁,有时瘙痒,痔赘外露“血栓痔”或“凝血痔”:极易出血,且伴有剧痛脱出痔赘如果不能即使还纳,可导致“绞窄性痔”或“嵌顿性痔”,可能出现水肿、淤血、甚至坏死,此时常伴有剧痛,肛门指诊有助于确诊。
肛裂 :最常见位于肛管的后正中部位,方向多与肛管的纵轴平行
通常会有排便疼痛、出血、便秘等典型症状,肛周视诊多可明确检查
肠镜检查排除直肠癌和炎性肠病等病变。
3、经验教训
对便血合并腹痛患者应尽快完善腹部 CT(增强)检查。
急诊患者不应满足于初始诊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处理。
请您为本课程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