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推荐意见:血清25(OH)D水平以>50~125 nmol/L为宜(2D)。
虽然血清25(OH)D处于>50~250mol/L被定义为维生素D充足,但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IOM)推荐的适宜血清25(OH)D水平为50~125 nmol/L,并认为血清25(OH)D>125 nmol/L存在潜在危害,如尿钙排泄增加,血清25(OH)D水平并非越高越好。
推荐意见:对儿童补充常规推荐量的维生素D前无须监测血25(OH)D水平(1D)。
每日补充400~800 U的维生素D是安全的,无须进行血液监测。临床医生如怀疑代谢性骨病,可选择进行血液检查。
推荐意见:对无维生素D缺乏高危因素,同时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已经补充推荐量维生素D的儿童不建议常规检测血25(OH)D水平(1D)。
询问病史可以识别维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若当前的证据不足以评估无症状维生素D缺乏筛查之利弊,对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患者可以不根据血清25(OH)D水平,而直接进行经验补充。不推荐对儿童常规检测血清25(OH)D水平。
推荐意见:建议每隔3~4个月监测血清25(OH)D水平以评估治疗反应,直至达到适宜的25(OH)D水平,此后每6个月监测1次。血清25(OH)D达到目标治疗水平后,不必进行后续监测(2D)。
应每隔3~4个月监测1次25(OH)D水平,一旦达到所需的血清25(OH)D水平,应给予维持剂量,以防止25(OH)D再次下降。“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关于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和干预专家共识”中,指出高风险和临床高度怀疑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应检测维生素D水平以确定适当维生素D补充剂量,重复检测至少应间隔3~6个月。“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维生素D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当维生素D达到目标治疗水平后,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监测。
节选自《中国儿童维生素D营养相关临床问题实践指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