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6条推荐意见划重点!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

2022-07-18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胰腺癌

胰腺癌恶性度高,五年生存率低,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诊断困难。目前国内尚无胰腺癌早期筛查的规范化流程,本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针对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高危人群、起始筛查年龄、随访间隔、筛查项目及手术时机等问题,共提出26条推荐意见,最终形成国内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

推荐意见一览

推荐意见1:发现Ⅰ期胰腺癌和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是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不推荐对无症状非高危人群进行胰腺癌筛查。(证据质量:D;推荐强度:弱推荐)

推荐意见3: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这4类人群为胰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4:推荐对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所在家族中有2个互为一级亲属的成员患有胰腺癌)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5:无论患者是否有胰腺癌家族史,推荐对所有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患者[种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TK11)基因突变携带者]以及所有种系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剂2ACDKN2A)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6: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BRCA2BRCA2定位协作基因(PALB2)、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MSH6或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突变携带者,且至少有1个受累的一级亲属者,推荐对其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750岁以上且体质指数低和(或)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以及短期内血糖波动较大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8:无论年龄大小,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中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推荐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9:推荐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0:存在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1PRSS1)突变携带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癌变风险较其他慢性胰腺炎患者明显升高。对病因不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推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尤其是PRSS1基因突变检测。(证据质量:C;推荐强度:弱推荐)

推荐意见11:推荐对较高癌变风险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NET)、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患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建议对MCNSPNcNET、主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MD⁃IPMN)和混合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MT‑IPMN)患者进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讨论和择期外科切除术,推荐将分支胰管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BD⁃IPMN)患者纳入筛查流程。(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2: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胰腺癌推荐起始筛查年龄为50岁,或者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患有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患者或CDKN2A基因突变携带者胰腺癌推荐起始筛查为年龄40岁;BRCA1BRCA2PALB2ATMMLH1MSH2MSH6APC基因突变携带者起始筛查年龄为50岁,或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350岁以上新发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和(或)短期内血糖波动范围较大的情况或新发糖尿病患者中有遗传性胰腺癌高危风险的个体,一经诊断,推荐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4:推荐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弱推荐)

推荐意见15BD⁃IPMN患者发现后,推荐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6:在无胰腺异常,或无报警征象的情况下,对满足筛查条件的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推荐监测间隔时间为12个月。若存在如下报警征象:实性病变直径<10mm或存在可疑实性病变,主胰管直径5~9.9mm,无明显实性病变情况下主胰管局限性狭窄或扩张≥6mm,推荐监测间隔时间为3~6个月。(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7:对于BD⁃IPMN患者,在无报警征象的情况下随访间隔取决于肿瘤大小,直径<2cm者推荐随访间隔时间为12个月,直径2~3cm者推荐随访间隔时间为6个月。若存在如下报警征象:出现新发糖尿病,IPMN所致的复发性胰腺炎,囊性肿瘤直径≥3cm,增强的壁结节直径<5 mm,囊壁增厚强化,主胰管直径为5~9.9mm,主胰管直径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囊性肿瘤增长速率>5mm/2年和淋巴结肿大,推荐筛查间隔为3~6个月。同时报警征象为相对手术指征,可以经MDT讨论后,结合患者意愿,必要时择期手术切除。(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8:对于手术切除后患者,推荐随访策略如下:①如果无残余病变,推荐术后每年复查CA19‑9MRI/MRCPEUSCT检查;②对于切缘低级别PanIN的患者,推荐每年至少进行2CA19‑9检测及MRI/MRCPEUSCT检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19:初次检测推荐使用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A19⁃9联合MRI/MRCPEUSCT检查。(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0:随访中推荐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或)HbA1c、血清CA19⁃9,并交替使用MRI/MRCPEUSCT检查。(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1:在随访监测中若发现胰腺实性病变,有报警征象和高危征象的胰腺囊性肿瘤,推荐采用EUS⁃FNA(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2EUS⁃FNA病理结果为恶性或可疑恶性,推荐进行MDT讨论后择期手术切除。(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3:当实性病灶直径>10mm,主胰管狭窄或扩张≥10mm,但EUS⁃FNA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推荐进行MDT讨论及手术探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必要时对病灶进行切除。(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4:对具有高危征象(出现实性病变,肿瘤相关的黄疸,增强的壁结节直径≥5mm,主胰管≥10mm)的BD⁃IPMN患者推荐MDT讨论后择期手术切除。(证据质量:A;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5:推荐患者戒烟戒酒,均衡健康饮食,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肥胖。(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推荐意见26:满足筛查条件的4类高危人群(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性肿瘤)的胰腺癌监测推荐在胰腺专科中心进行。(证据质量:B;推荐强度:强推荐)

内容节选自《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

纯干货.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