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微生物感染对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一把双刃剑 | 专家观点

2023-03-0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点击阅读

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容易诱发病毒感染?


呼吸道过敏与细菌感染


Martinati和Boner发现,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学龄儿童与阴性者相比,发生变应性疾病的概率降低,血清INF升高而IgE、IL-4、IL-10、IL-13等降低。Smit等也发现给予过敏性疾病小鼠模型灭活的分枝杆菌疫苗,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均能减轻卵清蛋白(OVA)致敏的哮喘小鼠AHR和嗜酸粒细胞浸润,降低OVA特异性IgE和Th2细胞因子IL-4的水平。Qiu等发现感染了鲍曼不动杆菌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和肺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减少,肺组织Th2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显著降低。Thorbum等发现,给予哮喘小鼠鼻腔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可抑制其AHR,降低血清IgE,还可使Treg细胞数量显著上升;应用CD25抗体拮抗Treg细胞后,该调节作用消失,提示Treg可能具有调节过敏性炎症反应和抑制哮喘的作用。


这提示某些特殊细菌感染可直接诱导增强Th1免疫反应,抑制Th2免疫反应,从而抑制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然而,最近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在学龄儿童中,疾病相关的致病菌在气道中定植及早期的过敏致敏与持续性喘息有关,同时,这些致病菌属也与非致敏婴幼儿3岁后消退的“一过性喘息”密切相关。研究中指出,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在上气道的无症状定植会增加儿童5岁前喘息性疾病的风险,而婴幼儿时期的过敏致敏则加剧这种喘息/哮喘的发生。研究中还指出,致病性细菌微生物群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易感频率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学龄儿童喘息的重要危险因素。由此可见,致病性细菌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情况下可诱发、加重喘息的发生发展。


呼吸道过敏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目前公认的是,支原体感染是哮喘恶化的重要因素,约20%的哮喘恶化与支原体感染相关,也有文献提出支原体感染也可能是导致哮喘发作的直接原因,支原体感染引起哮喘加重和哮喘发作的机制主要包括气道上皮损伤、固有免疫激活及Th2主导的免疫反应增强。支原体感染主要通过诱导Th2主导的免疫反应促进过敏反应。这种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Th2型免疫反应不仅会导致特应性易感性患者发生哮喘,而且会导致无特应质的健康人群发生哮喘。
        

与支原体感染类似,早期呼吸道衣原体感染与迟发性喘息/哮喘的发生、发展也密切相关。动物实验发现,早期小鼠呼吸道感染衣原体诱导的AHR可持续到成年小鼠,早期的衣原体感染也会增加成年小鼠由OVA诱导的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严重程度、IL-13的水平。在这个免疫过程中,IL-13诱饵受体(IL-13Rα) 可减轻气道炎症和AHR的发生,IL-13Rα是一种高亲和力的IL-13受体,其优先结合IL-13,可阻止IL-13的信号传递,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OVA致呼吸道过敏的小鼠体内,衣原体感染后IL-13水平增加,衣原体感染可诱导程序死亡因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上调,而PD-L1可抑制IL-13Rα水平,从而消除控制IL-13信号的重要免疫调节机制。因此可尝试通过在感染早期抑制PD-L1表达,从而降低IL-13水平,减少气道黏液及AHR的发生,防止衣原体感染后引起的严重迟发性过敏性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过敏与真菌感染

据文献报道,多达80多种真菌与过敏性疾病有关,目前真菌感染导致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尚不清楚,普通人群中3%~10%对真菌过敏,特应质人群12%~42%对真菌过敏,而在严重哮喘患者中则高达66%。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引起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和真菌过敏性哮喘的真菌,实际上像花粉、尘螨一样仅是作为变应原而不是感染因子在起作用,进入呼吸道内的真菌,与特应质个体的鼻窦黏膜接触后引发IgE介导的Ⅰ型和免疫复合物介导的 Ⅲ 型变态反应。有研究发现,在中重度哮喘患者中,由IgE介导的过敏性哮喘患者烟曲霉菌阳性率(63%)明显高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31%),这表明真菌定植可能起持续的过敏刺激作用。曲霉菌和青霉菌可在肺部定植,产生更持久的致敏刺激,当定植量进一步富集时会产生更多感染成分,导致进行性肺损伤,对真菌敏感的呼吸道过敏患者,如喘息性疾病或哮喘患者,均会有发生肺部损伤的风险。但也有研究发现,有的真菌孢子具有保护作用,暴露于枝孢霉菌的婴幼儿呈较少的变应原阳性反应,同时还指出过敏状态与真菌总数量并不存在关联。


呼吸道过敏与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广泛暴露接触的地方,变应性疾病是较少见的。如在非洲农村,钩虫感染非常普遍,但研究发现寄生虫感染所建立的免疫反应可保护具有特应质的个体免于发生哮喘。一些研究发现,早期严重的鞭虫感染可显著降低儿童时期变应原皮肤试验的阳性率;在长期蠕虫感染的个体中,抗炎细胞因子如IL-10明显升高,其能诱发全身免疫调节,与过敏性疾病呈负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蛔虫幼虫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一项前瞻性研究指出,蛔虫感染可能是流行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蛔虫幼虫的入侵机体,不仅对肺黏膜造成严重损伤,同时在肺组织内激活 Ⅱ 型炎症级联反应,这些变化与宿主IL-4、IL-5和IL-13分泌增多、早期气道重塑以及在蛔虫感染消失后持续存在AHR有关。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6):452


速速分享.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