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潜伏期依疟原虫株的类别而不同。一般而言,恶性疟7~9 d,间日疟11~13 d,三日疟18~35 d,卵形疟11~16 d。但间日疟原虫温带株的潜伏期可长达数月。若系输血感染,各种疟原虫的潜伏期一般在一周左右。
普通型临床表现
1.1 典型患者可分为三期。初发者可有低热、乏力、头痛、纳差等前驱症状。首次发作时,发热多不规则,逐渐转为有规律的周期性发作。
(1)发冷期骤起畏寒、剧烈寒战、口唇发绀、皮肤苍白或带青紫,脉搏快而饱满,可有头痛、肌痛、乏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此期持续10~15min。反复发作数次后,发冷期可逐渐延长,持续30~45min。
(2)发热期寒战停止,继而高热,常可达39℃~41℃。患者颜面潮红、头痛、口渴。严重者可谵妄、抽搐及昏迷。发热期一般持续2~6 h。
(3)出汗期高热后突然大汗,体温骤降,患者感觉明显好转,但困倦思睡。此期历时2~3 h。
整个典型发作历时6~10 h,而间歇期一般无症状。间日疟和卵形疟的发作周期为隔天一次,常见典型的隔天发作现象。发作多始于中午前后至晚上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三日疟隔两天发作一次,且较规律。恶性疟发热较不规律,发热常达39℃以上,且无明显的间歇发作现象。
1.2 不典型患者包括热型不典型(发冷-发热-出汗症状不明显),且发作周期不规律。部分从非洲返回的患者以发热加呼吸系统症状、或发热加消化系统症状、或发热加神经系统症状等为主要表现,易出现误诊。妊娠期疟疾发作可致流产、早产、死产。胎盘屏障受损或分娩过程中母体血污染胎儿伤口可表现先天性疟疾,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可有疟疾发作。年龄越小的儿童症状越不典型,另外可出现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巨脾等表现。
重症疟疾临床表现
多见于无免疫力人群感染疟疾,虽然4种疟原虫均可引起重症疟疾,但多数由恶性疟原虫所致。以脑型疟疾较多见。
WHO把疟原虫检测阳性,且出现下列之一临床表现者,判定为重症疟疾:
(1)意识受损∶成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1,儿童布兰太尔昏迷评分<3;
(2)虚脱∶全身无力,无法坐、站或行走;
(3)多次抽搐∶24 h内发作两次以上;
(4)酸中毒∶碳酸氢根盐<15 mmol/L或静脉血浆乳酸≥5 mmol/L;
(5)低血糖∶血糖<2.2 mmol/L;
(6)严重贫血∶12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50 g/L,血细胞比容≤15%;成人血红蛋白<70g/L;血细胞比容<20%;
(7)肾功能损害∶血浆或血清肌酐>265 μmol/L 或血尿素氮>20mmol/L;
(8)黄疸∶血浆或血清总胆红素>50 μmol/L;(9)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静息状态下指脉氧饱和度<92%,呼吸频率>30次/min;
(10)显著出血∶包括鼻衄、牙龈或静脉穿刺部位的反复或长期出血呕血;
(11)休克∶代偿性休克定义为毛细血管重新充血≥3 s,但无低血压。失代偿性休克定义为儿童收缩压<70 mmHg(1 mmHg=0.133 kPa)或成人<80 mmHg伴灌注受损表现;
(12)高原虫血症∶恶性疟原虫血症>10%。由于我国已消除疟疾,人群对疟疾免疫力极低,患者原虫密度>5%即可导致重症疟疾,因此,我国对WHO上述指标的第12项高原虫血症的>10%调低为>5%。同时,对患者出现急性血小板下降(<50×109/L)、血铁蛋白显著增高者需警惕发展至重症可能。
复发与再燃患者的临床表现
3.1 复发
与肝内疟原虫休眠子或迟发型子孢子有关。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如仅采用抗红内期疟原虫药物进行治疗,当血液内疟原虫被清除后患者表现为临床治愈,但肝内疟原虫的休眠子或迟发型子孢子经一段时间休眠后可再次发育,进入血液并再次出现临床症状,因此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的临床抗疟治疗除用抗红内期疟原虫药物外还需要加服抗肝内期疟原虫的药物。一般而言,间日疟原虫热带株复发间隔时间较短(常出现在临床治愈后1~2 个月),间日疟原虫温带株复发间隔时间较长(可达1年以上)。恶性疟及三日疟没有复发。
3.2 再燃 与血液内残存的疟原虫有关。患者抗红内期疟原虫药物治疗不彻底,血液内残存的疟原虫可重新繁殖而再次发作。再燃常出现在临床治愈后1个月内,4种疟原虫均可出现。
引用格式: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疟疾诊疗指南[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2,15(4):241-250.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2.04.00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