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门诊的“小黄人”,都是肝脏惹的祸?

2020-06-27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黄疸

门诊经常遇到皮肤、巩膜发黄的病人,临床称之为“黄疸”。提到“黄疸”,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肝脏出了问题。但是门诊的“小黄人”,都是肝脏惹的祸吗?答案当然不是,肝脏原因引起的黄疸,只是三大主要病理性黄疸中的一种而已。


黄疸是一种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液胆红素浓度升高(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常见症状与体征。正常血液胆红素水平在0.1-1mg/dL,血液胆红素在1-2mg/dL时,临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超过2mg/dL就会出现临床可见的黄疸[1]。黄疸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表现出来的体征。黄疸按病因主要分为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三种。

临床要想快速鉴别这三种黄疸,需要以完整地理解胆红素的正常代谢为前提,否则只能是在各种生化指标之间傻傻分不清楚。


一、 非结合胆红素的形成


血液中胆红素80%来自红细胞,血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经单核-巨噬细胞破坏,降解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胆红素。此时的胆红素称为游离胆红素或非结合胆红素,又称为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不能从肾小球滤过,所以尿液中没有非结合胆红素。


二、 结合胆红素的形成


非结合胆红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肝脏,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又称为直接胆红素。临床生化检查单上,总胆红素的值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

三、 尿胆原和粪胆原的形成


结合胆红素从肝脏经胆管排入肠道,在肠道经酶的作用分解还原为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从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经肠道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脏,其中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经胆管排入肠道,此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小部分回吸收到肝脏的尿胆原,经肾脏排出体外。 

640.webp.jpg


从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可以看出涉及红细胞、肝脏和胆管,上述任何途经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黄疸的出现。临床上鉴别三种类型的黄疸,主要通过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其中,生化结果在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理解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概念后,再结合我们为您准备的视频,门诊再遇到“小黄人”,您就能游刃有余了。

【参考文献】

1.陈文彬,潘祥林主编. 《诊断学》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来源:医视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