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抗菌药物的应用包括预防性和治疗性应用,其中预防性应用是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创伤后容易发生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是防治创伤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过度使用和使用不足,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医疗负担、减少和延缓细菌耐药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原则
① 预防用药的适应证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均应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② 创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Ⅰ类切口一般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特殊患者除外),Ⅱ类、Ⅲ类切口需要预防性应用,Ⅳ类切口则为治疗性应用。
手术切口类别
③ 对于开放性损伤患者,及时彻底的外科清创术比使用抗菌药物更加重要。创伤患者手术中要注意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精细的操作、保温等措施,也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
④ 对于有指征的患者应该尽快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开放性损伤争取在伤后3 h内使用。
⑤ 尽可能选用满足需要的窄谱抗菌药物,覆盖创伤常见的污染细菌。如果存在多部位的损伤,应该考虑选择覆盖所有损伤部位重要污染菌的药物,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的感染。
⑥ 选择的抗菌药物要采用恰当的给药方式、剂量及途径,以获得最佳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
⑦ 一般不主张局部使用抗菌药物,但在烧伤创面、某些骨折部位感染预防时可使用特殊剂型的抗菌药物。
本文节选自《创伤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