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同样是糖尿病,有人能活到八九十岁,有人却早早离世,有5个决定因素一定要知道

2022-07-22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作者:天津大学泰达医院 李青


病例



周五上午我接诊了一位82岁老人,看上去如果说他鹤发童颜可能有点夸张,但如果说他62岁绝对有人相信。


这位老人不光看上去不像那么衰老,而且走路、说话也不像80高龄,动作有力,行走自如,来医院看病也不需要别人陪伴;耳不聋,眼不花,思路清晰,记忆力正常。


老人说他糖尿病已经30年了,这一次是来看看有没有出现糖尿病肾病。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从检查看,老人的肾脏没有问题,身体的指标甚至比许多中年人的还要好,只是空腹血糖稍高一些,7.63mmol/L,不过,对一个82岁老人说,这个数值是可以接受的。


老人说,他的血糖平时控制在6.5~7mmol/L上下,这次检查血糖高是因为检查前一晚家里来了客人,陪着客人多吃了点。老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基本正常,这个指标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不高说明平时血糖控制得的确不错。


82岁了还能陪客人多吃点饭,本身就说明老人的身体挺好。到了这个年龄,能吃也说明身体的机能很好。


老人说,他从30年前发现糖尿病后,就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吃什么、干什么都有所节制,同时按照医生的嘱咐开始规律用药,定期检测血糖,定期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及时听从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


15年前发现高血压,听医生的建议及时服用降压药;前两年检查发现动脉斑块,颈动脉和椎动脉各放了一个支架。没有脑梗,心脏也没出过问题。


现在检查,肾脏也没有问题,所以非常开心。



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是老人这样的结局。


上半年我们曾收治过一位41岁女士,7年前就发现2型糖尿病,最初用胰岛素治疗,过了一段时间,嫌打针太麻烦就停掉了;口服的二甲双胍,听人说“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就不吃药”,所以用了不久也停了。于是放任自流,空腹血糖长期15~18mmol/L,无论丈夫怎么劝说也不用药。


去年一只眼睛突然失明,仅能看到模糊的人影。到医院检查发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当时的空腹血糖是18mmol/L,因为血糖太高,医生不给她做手术,她这才开始用药降血糖。但是出院后一直想着“长期吃药伤害身体”,所以自作主张偷偷停药,用药时断时续,血糖也一直在空腹8mmol/L以上。


半个月前开始出现下肢水肿,胸闷,憋气,病情逐渐加重,最后不能平卧,躺下就喘不上气,这才来医院就诊。入院后检查,除了水肿外,还有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贫血,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血肌酐高。考虑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和心衰。


她是一家大国企的员工,虽不富裕,但衣食无忧;居住在都市,就医很方便;而且她还有糖尿病“门特”(门诊特种病),门诊服用降糖药几乎不花钱。


但是,这么一手“好牌”,却被她打的“稀烂”。


不过,她的情况还不是最糟糕的,有些人对血糖放任不管,几年后心脑肾并发症“全面开花”,还没有到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可能就因为心梗离世了。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糖尿病人,有人能活到八九十岁,有人却早早离世,这是为什么呢?


看看这两位患者,也许你能悟出道理。


也许有人说,老人的糖尿病比较轻,而这位女士的糖尿病比较重,所以结局不同。这句话听起来有道理,其实是错误的。早期糖尿病都是一样的,发现糖尿病后及时控制,病情就轻,发现糖尿病后放任自流,病情就重。不同的对待,不同的结局。


有5个因素,决定着糖尿病患者的结局。



生活方式是否调整


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基因与不健康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改变不了,但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


糖尿病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戒酒、戒烟、控制体重等。发现糖尿病后,如果仍我行我素,饮食无节制,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还不想活动,任由身体发胖,几年下来,身体就会垮掉。


如果患病后开始自觉管住嘴,迈开腿,选择对血糖控制有帮助的食物来获取营养物质,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即使糖尿病不能根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不会受到很大伤害。


当然,控制饮食的实质是平衡膳食,而不是什么都不吃,什么都不敢吃,营养缺乏,身体不会好,寿命也不会长。


前面讲到的老人,饮食有节制,但并没有苛刻的限制自己的饮食,所以80高龄了还红光满面。



血糖是否合理控制


糖尿病危害身体健康的根本原因无疑是长期高血糖,而控制血糖达标是减少危害、延长寿命的根本措施。血糖控制的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一般人控制在7%以下,预期寿命长的中青年可以严格在6.5%以下,老年人可以略为放松。


控制血糖,首先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如果通过上述非药物措施无法将血糖控制达标,就一定要服用药物。总之,非药物措施和药物措施联合,将血糖控制达标。


在药物选择上,有限选择降糖的同时兼有心肾保护作用的降糖药比如SGLT2i和GLP-1R等。


咬住“是药三分毒”的信条不放而不敢用药是错误的,甚至是愚蠢的。近些年上市新药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保障,药物的那点副作用与高血糖的危害比微乎其微,孰轻孰重一定要算清楚。如果自己控制不了血糖,千万不要拒绝药物。


血压是否控制达标


糖尿病主要损害心脑肾,高血压同样也是损害心脑肾,而高血压与糖尿病常常同时出现,如果二者同时存在,对心脑肾的危害就是1+1>2。部分患者就是重视对血糖的控制而放松了对血压的控制,最后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压与控制血糖同样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是<130/80mmHg,如果出现蛋白尿,血压还应该更严格控制。



血脂、血尿酸是否得到控制


高脂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高尿酸是肾脏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同样也容易合并高脂血症和高尿酸血症,如果这些危险因素得不到控制的话,即使血糖控制达标,也很难避免心脑肾并发症。


心态是否很好控制


糖尿病是个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去控制。发现糖尿病后脑子一热无论花多大代价都要治好,或者长年患病出现了厌战情绪,放松了控制,都是错误的。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与寿命和心态有关,很多人长时间受到疾病困扰,可能会出现急躁、焦虑、悲观等各种不良情绪,灰心丧气,失去斗志。而这些不良情绪,反过来会使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加速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在控制疾病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心态非常重要。


该生活生活,该用药用药,长期把血糖和其他指标控制正常,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带病也能健康生活。


来源:李青科普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