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阜外医院王浩、段福建等通过应用超声心动图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发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接受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
研究者发现,与术前相比,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术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后缩短(PSS)发生率(6.27% vs. 2.71%)以及平均心肌收缩后应变指数(PSI)[(3.68±2.79)% vs.(2.34±2.33)%] 均显著降低,以基底段降低最为明显。
研究者推测,室壁增厚越明显的节段,局部心肌的顺应性越差,并且越容易出现局部心肌的相对缺血,从而导致局部心肌的主动舒张功能受损越明显,从而使得该节段的心肌收缩后缩短发生率越高,越容易表现出心肌收缩后收缩这样的无效收缩。
该研究显示,扩大室间隔切除术后,患者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以及二尖瓣反流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均较术前增大。二尖瓣舒张期血流 E 峰减速时间(DT)缩短、二尖瓣舒张晚期运动速度 a’较术前增快 。
该研究纳入2012年至2017年在阜外医院接受扩大室间隔切除术的39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左心室壁 18 个节段(前壁、下壁、前室间隔、后壁、后室间隔、侧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 )的应变曲线。以心肌收缩后应变指数 ≥ 20%判定为该节段出现心肌收缩后缩短。
在39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共 702 个左心室壁节段中,术前44个节段出现心肌收缩后缩短,其中基底段31个、中间段10个、心尖段3个。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心肌收缩后缩短发生率以及心肌收缩后应变指数依次递减。
术后,共19个节段出现心肌收缩后缩短,其中基底段10个、中间段6个、心尖段3个。
研究者指出,心肌收缩后缩短是主动脉瓣关闭后于左心室舒张早期出现的心肌缩短,虽然在一部分正常人中也能够观察到,但这种现象仍然被认为是心肌功能障碍的标志。
该研究表明,左心室心肌收缩后缩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舒张早期的主动舒张功能,在常规评估参数敏感度不高的情况下,有望成为评估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一个全新的、有意义的参数。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