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圆满收官!展前程,青云万里,望今朝,”噬“不可挡——第六届噬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超级细菌感染与噬菌体防治前沿论坛闭幕

2023-11-1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12.png


11月12日上午8点,第六届噬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超级细菌感染与噬菌体防治前沿论坛如期举办,12日的会议围绕“噬菌体-细菌相互作用”“噬菌体应用基础研究”“院内感染防控专场”等议题展开精彩的讨论。





01
【主旨报告】分枝杆菌噬菌体逃逸宿主防御的分子机制

何正国 广西大学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不断出现使得结核病的防控面临着严峻挑战,尽管噬菌体治疗是目前最具潜的抗菌疗法,但是噬菌体治疗常常会面对宿主细菌耐受的问题。何正国教授在大会上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分枝杆菌噬菌体突破宿主防御的分子机制,定义了首个噬菌体宿主因子Ser/Thr蛋白激酶,并在分枝杆菌基因组中发现了第一个抗噬菌体防御岛,解析了该防御岛的工作机制和基因调控通路。此外,何教授还介绍了目前全球分枝杆菌噬菌体分离的现状,展示了分离到的分枝杆菌噬菌体样本,这些工作都为分枝杆菌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02
前噬菌体介导耐药基因在链球菌中水平传播的分子机制

王丽平 南京农业大学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王丽平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介绍了链球菌的耐药情况,研究团队通过采用噬菌体-耐药基因双向鉴定策略系统分析了数据库中和临床分离的链球菌基因组中的前噬菌体和耐药基因,鉴定了一类可直接编码ARGs的前噬菌体家族,通过设计了一组试验来鉴定SMphages的水平转移途径以及其它可移动元件在其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且进一步通过构建ICE敲除和回补实验,揭示了前噬菌体在链球菌耐药性水平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噬菌体治疗的风险评估和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03
嗜水气单胞菌对噬菌体的识别受体与抗性机制

林茂 集美大学

嗜水气单胞菌是鱼类常见的病原菌,水产养殖源气单胞菌已普遍呈现多重耐药性,而噬菌体可以靶向防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林茂教授团队分离了一株嗜水气单胞菌噬菌体phiA008,团队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筛选并验证了宿主的受体,并对噬菌体的特性进行了表征。在对野生株与抗性突变株全基因组比较后发现该突变株麦芽糖孔蛋白LamB基因55碱基位无义突变的偏好性。突变株与野生株相比,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毒力均下降,对部分抗生素敏感性增加。林教授团队还分离了突变菌株的噬菌体,在将其与phiA008联用后发现对宿主菌的抑制效果增强,这种不同感染策略的噬菌体联用的方法对缓解噬菌体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04
细菌Retron免疫系统抵抗噬菌体感染的机制研究

邹婷婷 华中农业大学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邹婷婷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介绍了细菌的Retron元件,详尽地阐述了细菌Retron系统抵御噬菌体侵染的分子机制。邹婷婷教授团队通过筛选逃逸细菌Retron免疫系统的突变噬菌体,并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将噬菌体甲基化酶与Retron免疫系统在大肠杆菌中共表达最后进行质谱检测等实验,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原核生物免疫防御机制,并为基于Retron的基因编辑技术发展提供了分子基础。







肾移植术后肾周及尿路复杂感染的噬菌体治疗

张明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随着细菌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器官移植受者面临着耐药细菌感染的严峻考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的张明教授在大会上以两个典型肾移植术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介绍了噬菌体治疗的临床应用。其中一位案例中患者肾移植后发生肾周感染,移植肾周清创术后,培养结果显示屎肠球菌感染,给予利奈唑胺抗后治愈。一个月后,患者的引流液培养和尿培养中出现铜绿假单胞菌。因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不耐受,且引流液持续阳性,为了防止感染加重,考虑使用噬菌体治疗。通过两轮噬菌体引流管灌注治疗,用噬菌体鸡尾酒肾周冲洗以及局部创口湿敷,同时造雾机喷雾环境消毒。患者伤口愈合好,且移植肾周无积液,分泌物持续培养阴性。张明教授认为噬菌体治疗的应用可能为更多移植感染患者带来福音。


肝移植感染的特点及诊治策略

王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王婷副主任首先介绍了肝移植感染的特点,即肝移植受者除了具有普通感染的危险外,机会性感染的易感性也在增加; 多重耐药菌感染不容忽视,潜伏性感染的再激活是其主要的特点;移植受者感染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移植受者的感染风险取决于病原学的暴露和受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基于以上特点,临床上需要尽早采用措施快速、特异性诊断以及评估感染风险,制定个性化预防或抢先治疗策略。王婷副主任为我们介绍了一例肝肾移植术后多部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噬菌体联合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案例。患者经两轮噬菌体治疗后拔除气管导管,情况稳定,带肾造瘘管规律透析出院。会上,王婷副主任分享了已发表的噬菌体治疗在移植术后抗感染治疗应用的研究成果 ,并对噬菌体治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DD供体来源感染现状与防控策略

赵闻雨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赵闻雨副教授为我们介绍了DD供体来源的感染(DDI)现状。DD供体由于经历了ICU抢救时的气管插管、创伤、手术及长期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易产生多重耐药感染,国内外均有DD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报道,提示了DDI事件的严重性。针对DDI现状,临床上针对革兰阳性DDI和真菌DDI相关供者器官提供不同筛选策略。赵闻雨教副教授在会讲述了团队在探索相关去污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赵教授认为我国革兰阴性菌感染用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噬菌体治疗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最后赵闻雨副教授分享了一例噬菌体治疗的临床应用,展示了噬菌体应用的巨大潜力。


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噬菌体治疗

王继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继纳主任首先指出耐药菌是肾移植感染事件的主要病原菌,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颠覆性疗法”,为院内移植感染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与可能。截至2023年2月,全球已报道19例移植感染的噬菌体治疗 ,疗效成果显著。王教授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一例肾移植手术感染患者为例,通过汇报其整个病程发展以及诊疗用药过程,总结了噬菌体作为一种代替疗法,在实践中的优势,详述了噬菌体在应用中如何能够填补抗生素治疗的“死角”。


讨论:实体器官移植相关感染的防控

朱同玉、李晓宇、张明、王婷、赵闻雨、王继纳

议题最后,几位移植界的专家交流了对于目前移植领域感染问题的挑战,以及噬菌体治疗应用的前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对实体器官移植相关感染的防控进行了总结。朱同玉副院长讲到,在医疗领域中,噬菌体鸡尾酒已被证明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症状,与抗生素联合可产生噬菌体-抗生素协同作用,甚至恢复耐药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因此,不同的噬菌体治疗策略抗可以很好地对抗复杂的感染。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有理由相信噬菌体在移植领域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影响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效率的机制挖掘

严亚贤 上海交通大学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严亚贤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影响大肠杆菌噬菌体增殖效率的机制挖掘,主要包括甘氨酸裂解系统通过CRP协同抵抗噬菌体感染的分子机制以及二硫化物氧化酶操控噬菌体裂解释放的分子机制两部分内容。严教授在报告中首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一种调控CRISPR-Cas3的机制:大肠杆菌GCS代谢产物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增强CRP蛋白与Cas3启动子结合,促进Cas3的表达,从而提升对噬菌体防御功能。另外,严教授还介绍了细菌自身的DsbA能够通过特定的二硫键修饰路径,调控细菌裂解和子代噬菌体的释放。最后,严教授总结了如何结合新技术挖掘发现新的机制以及如何应用已知的靶点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为应用服务提出预期。


基于噬菌体资源库的交互敏感噬菌体鸡尾酒配制及机制解析

冯婕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冯婕研究员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肺炎克雷伯菌噬菌体库及其应用。细菌耐药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挑战,而高毒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需要多样化噬菌体来克服限制因素。但目前国内缺少系统性地针对临床耐药菌的噬菌体库以及系统的噬菌体数据资源。冯婕研究员在汇报中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构建多样性的噬菌体资源库及数据,明确噬菌体尾丝蛋白与受体间相互作用机制。冯婕研究员团队初步构建流行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库以及噬菌体库,为更好地服务于治疗高度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打下了基础。


吸入噬菌体疗法:对抗细胞内细菌的潜力

梁水意 香港中文大学

肺部胞内菌感染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香港中文大学梁水意教授课题组对吸入噬菌体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会上,梁水意教授对相关研究结果做出了详尽的阐释。首先,雾化器的选择对噬菌体成功递送至肺部至关重要。其次,通过微流控平台将噬菌体包被入脂质体形成的复合物能被有效雾化并控制胞内细菌数量。此外,噬菌体联合抗生素疗法在杀灭细菌和降低耐受性上发挥重要作用。梁水意教授认为通过喷雾干燥制成噬菌体粉末过程简单,储存稳定。雾化吸入脂质体包被的噬菌体联合抗生素疗法有望在解决胞内菌感染的难题上再进一步。


师噬菌体之长技以制病原菌

顾敬敏 吉林大学

耐药细菌给畜牧养殖业和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威胁,而噬菌体解聚酶和裂解酶在噬菌体侵染杀灭细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吉林大学顾敬敏教授课题组发起了“向噬菌体学习”的口号,通过对噬菌体的解聚酶和裂解酶进行结构解析,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其发挥杀菌活性的功能机制,并将其转化成胶体金试纸条用于诊断检测样品中的病原菌,以期能有效诊断和防控病原菌传播。


细菌生物膜形成机制研究

刘晓晓 广东省人民医院

细菌携带的噬菌体等外源基因赋予细菌在“株”水平的独特性,是细菌应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重要资源库,故其表达被细菌严谨调控以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变化。会议上,刘晓晓副教授介绍了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和应对措施,以及课题组的研究进展。






WHO建议耐药研究的40个优先主题:聚焦防控

胡必杰 复旦大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胡必杰教授就WHO提出的人类健康抗微生物耐药性全球研究议程,分析了WHO建议耐药研究的40个优先主题,指出预防(Prevention) 、诊断(Diagnosis) 、治疗与护理 (Treatment and care)、跨领域交叉(Cross-cutting)、耐药结核 (Drug-resistant TB)等 5个主题的11个AMR领域种的40个研究重点。同时重点指出应该着重警惕医院水源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做好医院水系统环境清洁。


The Effec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in a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 Unit by Individualized Prophylactic Phage Aerosol: A 4-Year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Temporospatial Reasoning of Phage Cocktail Formulation

陈立光 台湾花莲慈济医院

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陈立光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将噬菌体从分离、到应用于医院环境消毒的过程。感染患者居住过的病房中,残留的致病菌会造成新入院患者的感染,但使用噬菌体鸡尾酒对病房进行预防性处理后,入院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下降。


噬菌体: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机遇与挑战

林佳冰,复旦大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感染控制科林佳冰,就MDRO防控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享。停止对MRSA/VRE的接触预防措施并没有导致HAI发生率的增加,不论社区医院、私人医院或是三级医院。虽然已经有大量研究证明了噬菌体医院感染中的各种应用,但噬菌体真正在临床工作用的使用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对医院感染的控制策略的寻找也将一直在路上。


讨论:噬菌体应用于院内感染防控的瓶颈与潜力

李劲松、王明贵、郑超、陈立光、胡必杰

林佳冰、吴楠楠

陈立光教授等首先就噬菌体喷雾相关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李劲松教授对喷雾器使用效果对陈立光教授进行了建议,同时大家介绍了两种新的方法:照射方法和低温雾化。而后,专家们又针对如何克服院感管理的不利因素、怎样解决医护人员成为传播者的问题、如何解决医院ICU常规消毒后以及患者感染风险居高不下的问题等进行了精彩的头脑风暴。





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从机制到控制

杜向党 河南农业大学

来自河南农业大学的杜向党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从细菌的耐药机制到对细菌的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替加环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背景信息。杜教授团队在肺炎克雷伯菌中鉴定了替加环素耐药基因变异体tet(A)v并发现了替加环素耐药水平增强的机制。团队在霍氏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中还发现了一种参与tet(A)v基因跨质粒传播的重组机制。另外,研究团队通过对CRISPR/Cas12a检测和智能手机/肉眼读取信号相结合,实现了对病原微生物的现场快速检测。


云南省布鲁氏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态学意义

王鹏 云南地方病防治所

来自云南地方病防治所的王鹏主任技师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布鲁氏菌噬菌体分离及生物学意义。云南省布病疫情流行现状严重,发病率连年升高,布病的防治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通过针对云南布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王鹏主任技师团队总结分析出布病频发的原因及潜在致病因素,进行布鲁氏菌噬菌体的初步分离纯化,介绍噬菌体疗法治疗布病感染的现状。最后,布病关系着乡村振兴和民生问题,王鹏主任技师呼吁大家要广泛关注布病的防治工作,做好感染源管控工作。


耐药沙门菌流行与生物安全防控

乐敏 浙江大学

来自浙江大学的乐敏老师给大家讲述了耐药沙门菌流行与生物安全防控。沙门菌感染是我国生物安全的重要风险之一,严重威胁养殖产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种源安全。乐敏老师从三个方面来向我们讲述其团队针对沙门菌全链条的基础-控制体系研究,研究内容涵盖了生态传播和流行热点、沙门-宿主互作机制以及防控技术原理、提升和应用。同时,乐敏老师还强调了可以利用病原大数据分析-解读平台来提升生物安全的治理能力的理念与目标。





养殖环境噬菌体鸡尾酒消毒剂及噬菌体抗性权衡机制初探

,四川大学

张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向我们介绍了养殖环境噬菌体鸡尾酒消毒剂及噬菌体抗性权衡机制。分别阐述了养殖场重要病原菌耐药性及面临的问题、噬菌体消毒剂在畜禽细菌病防控中应用初探以及噬菌体疗法中多重耐药沙门菌噬菌体抗性进化权衡三个方面的内容。


噬菌体在克罗诺杆菌的遗传进化及食品基质污染防控中的研究进展

曾海燕 广东工业大学

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曾海燕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向大家介绍了噬菌体在克罗诺杆菌遗传进化及食品基质污染防控的研究进展。曾教授详尽地阐述了克罗诺杆菌、噬菌体及CRISPR-Cas系统对克罗诺杆菌遗传进化的影响以及噬菌体在克罗诺杆菌食品基质污染防控中的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


动物沙门氏菌感染及噬菌体防控

孙虎芝 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来自青岛诺安百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孙虎芝总经理助理为在场观众介绍了公司研发团队对鸡群沙门氏菌感染及噬菌体防控研究,研发团队以沙门氏菌血清型、感染机制与传播途径为切入点,通过大量试验证明使用噬菌体能有效控制鸡群沙门氏菌感染且可以降低肠道炎症因子、增加抑炎因子含量。最后,孙虎芝向在场观众介绍了噬菌体在农业生物产品上的应用情况。


噬菌体治疗商业化进展

程梦珺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来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助理研究员程梦珺在会议现场为观众介绍了全球噬菌体治疗进展。程梦珺博士首先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例介绍了目前细菌耐药危机、抗生素研发困境以及噬菌体治疗应用潜力。程梦珺博士认为,建立个性化医疗技术与开发创新药将会为解决这些困境带来希望。最后,程博士通过列举格鲁里亚、比利时等多个国家的噬菌体发展史和产业化进展,全面阐述了噬菌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展望了噬菌体治疗发展的未来。





在12日青年论坛(临床专场)中,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余广超副主任技师介绍了噬菌体治疗在假体关节感染中的应用案例,余主任团队利用噬菌体/抗菌药物联合的策略成功治愈了多名难治性关节液感染患者。


深圳先进研究院的谭新助理研究员,开展了噬菌体在大鼠和食蟹猴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发现噬菌体在体内的清除主要在肝脏和脾脏中发生。试验发现,反复静脉给药可引起噬菌体浓度显著降低,其原因是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谭博士认为可以利用脂质体包裹噬菌体制剂,从而有效提高噬菌体的血药浓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李娜博士,针对目前耐药强、疗程长、疗效差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向大家介绍了多例利用噬菌体成功治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案例,同时指出细菌菌落形态类型、糖基化修饰等因素可能是决定非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易感性的关键指标。


深圳先进研究院的沈俊涛助理研究员,针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组,开展了大规模肠道噬菌体的分离培养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高效分离培养策略,最终建立了包含上百株肠道噬菌体的资源库,并首次发现了一类全新的感染革兰阳性菌的小基因组噬菌体。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玄冠华副教授以细菌耐药与噬菌体疗法为背景,讲述了化学信号分子介导的微生物通讯。玄冠华博士发现硫烷信号分子与细菌的耐药性密切相关,吲哚信号分子是调控宿主防御感染的重要途径,并存在一种双组份系统-Rets-Gacs/GacA调控以T4P为受体的噬菌体感染过程。


Khashayar Shahin副教授在本次会议以广泛耐药的志贺氏菌在欧洲各国迅速出现为背景,分享了一种控制食品中志贺氏菌的噬菌体鸡尾酒疗法。通过体外研究表明噬菌体鸡尾酒能够有效控制不同食物中志贺氏菌的污染,并且在细菌-噬菌体-宿主细胞的模型中,噬菌体能够积极地杀死病原体,捍卫宿主细胞。


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张晓旭博士后首次发现次等位基因(Minor alleles)的遗传多态性驱动细菌与噬菌体的协同进化。张晓旭博士基于该发现建立了次等位基因驱动细菌和噬菌体协同进化的数学模型,以寻找与噬菌体结合的靶向药物,克服噬菌体治疗中的耐药性。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博士后王伟权通过对南海典型丛生盔形珊瑚的研究,开发了原噬菌体de novo预测新算法——Prophage Tracer,并在共附生细菌中鉴别到多个已知和新型温和噬菌体。通过对导致珊瑚疾病细菌的预测分离到一株温和噬菌体GfP2。经试验发现,细菌毒力因子LodAB催化产生的过氧化氢可激活原噬菌体,原噬菌体GfP2介导细菌竞争性清除,使细菌获得竞争优势,促进细菌在珊瑚体内的定植。


来自扬州大学的博士后李萍针对K57型肺炎克雷伯筛选出短尾噬菌体ZX1。通过对噬菌体抗性Kp菌株的表型分析和噬菌体基因组测序发现,细胞表面CPS为噬菌体ZX1侵染细菌的受体。李萍博士研究了该噬菌体和宿主菌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在动物实验上验证了其良好的杀菌效果。



研究生报告、海报评优颁奖仪式在主会场进行,由乐率老师主持。海报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6名、共计18份获奖海报;朱同玉教授、郭晓奎教授、陈立光教授为海报制作人员颁发了证书和奖金。研究生论坛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童贻刚教授、严亚贤教授为其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海报评选结果


研究生论坛

7b635fcde97723870f8c32980fc4219.png





郭晓奎教授进行了本次大会的闭幕总结,回忆了这6年以来噬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和超级细菌感染与噬菌体防治前沿论坛的历程。郭教授介绍了本届会议的特点,包括内容板块的增多、有效人数再创新高以及国际合作取得突破。郭教授也总结了噬菌体前沿进展与趋势,包括耐药细菌治疗、非感染性慢性疾病以及临床应用扩展等。最后郭晓奎教授与大家相约2024年大会再见,未来共商合作共赢。






12日会议现场精彩掠影





图片

2023


本文转发自上海噬菌体与耐药研究所


此次会议将全全程进行图片直播,您可以扫描二维码,查看高清照片:




扫码关注公众号,追踪精彩资讯

上 海 噬 菌 体 与 耐 药 研 究 所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