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有效治疗房颤,但在围术期存在较高的栓塞及出血风险。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即术前根据脑卒中风险已启动或未启动的抗凝治疗阶段,术中普通肝素的维持阶段,及术后至少2个月的抗凝阶段。
房颤射频消融围术期抗凝药包括华法林和新型抗凝药。
华法林可有效降低栓塞风险,术前不间断华法林抗凝早已成为房颤消融围术期抗凝的管理标准。但存在治疗窗窄、需要频繁监测凝血等缺点。
阜外医院华伟、刘曦等分析了近年来的研究指出,逐渐应用的新型抗凝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华法林的不足,呈现出优于华法林的疗效,但应用时间短,缺乏足够的经验。
多个荟萃分析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新型抗凝药在房颤消融围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17年房颤消融专家共识首次提出,除华法林外,消融术前亦可使用达比加群、利伐沙班(Ⅰ类推荐)及其他新型口服抗凝药(Ⅱa 类推荐 )进行抗凝,术中抗凝目标与华法林一致,即应用普通肝素使活化凝血时间(ACT) ≥ 300 s,术后继续不短于2个月的抗凝。
作者指出,虽然研究结果支持新型抗凝药围术期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在实际应用时仍缺乏经验,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风险及疗效,以制定出更合理的抗凝策略,提高射频消融患者的临床获益。
此外,术中联合普通肝素使 ACT ≥ 300秒的目标多来自华法林的治疗经验,在应用新型抗凝药抗凝的患者中证据有限。
对于术前新型抗凝药抗凝的患者,应用普通肝素的具体剂量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评估。
ACT可以准确反映不间断华法林抗凝患者术中的抗凝水平。然而研究显示,对于术前新型抗凝药抗凝的患者,ACT不能准确反映使用普通肝素后的术中抗凝水平,即新型抗凝药和普通肝素的混合抗凝水平。
因此,作者指出,对术前新型抗凝药抗凝的患者,监测术中 ACT 评估抗凝水平的方法存在局限性,可能需要选择更恰当的监测指标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抗凝逆转剂在房颤围术期抗凝出血中的应用经验尚缺乏,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其逆转出血的有效性。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