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8月30日—9月2日,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4)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伦敦举行。
大会首日,北京时间8月30日15:15,4部新的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发布!
2024 ESC 血压升高和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4 ESC 慢性冠脉综合征管理指南
2024 ESC 心房颤动管理指南
2024 ESC 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管理指南
中国医学论坛报第一时间整理四部指南更新要点【点击文首图片进入专题,查看指南原文pdf】,后续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各部指南的深度解读,欢迎持续关注!
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CAD)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与微血管疾病(CMD)或血管痉挛的症状重叠。
尽管在临床表现上存在性别差异,但推荐男性和女性接受相似的指南指导的心血管预防治疗。
将风险因素纳入经典的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性CAD的验前概率模型中,可以提高对阻塞性CAD验前概率极低(≤5%)的患者的识别,此类患者应考虑推迟诊断性检查。
冠状动脉钙化评分(CACS)是一个可靠的‘简单’测试,可用于调整动脉粥样硬化性阻塞性CAD的验前概率。
对疑似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首选诊断性检查应选择无创解剖或功能影像学检查。
初始无创诊断性检查的选择,应基于阻塞性CAD的验前概率、影响无创检查性能的其他患者特征,当地的专业人员条件和可及性。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是排除阻塞性CAD及发现非阻塞性CAD的首选。
功能影像学检查是识别心肌缺血症状,评估心肌存活率,并指导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决策的首选。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测量绝对心肌血流(MBF)的首选,但心脏磁共振(CMR)灌注研究可能提供另一种替代方案。
对于CCTA异常和CCTA正常但功能血检查异常的患者,选择性二线心脏影像学检查与功能测试可能有助于为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ICA)选择患者。
推荐对验前概率或验后概率极高、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有难治性严重症状、低运动水平下出现心绞痛,和/或不良事件高风险的患者进行ICA,以诊断CAD。
当需要进行ICA,推荐先通过有创功能学检查[如血流储备分数(FFR),瞬时无波形比率(iFR)]评估‘中等’狭窄的功能严重程度,然后再进行血运重建。
基于ICA的三维重建计算的FFR正在成为评估“中等”狭窄功能性严重程度的有力备选,替代基于导丝的压力测量。
推荐在进行复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使用影像引导。
对有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性CAD的CCS患者,通常推荐长期使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对于高血栓风险的CCS患者,只要出血风险不高,长期使用两种抗血栓药物是合理的。
对于窦性心律的CCS患者,推荐根据出血风险高低,在PCI时和术后1~6个月内给予双重抗血小板(DAPT)治疗。
对于需要口服抗凝药(OAC)并接受PCI的CAD患者,建议使用OAC和DAPT(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1~4周。对于非高缺血风险的患者,继续使用OAC和氯吡格雷长达6个月;对于高缺血风险的患者,继续使用OAC和氯吡格雷长达12个月,然后单独使用OAC。
对于功能学显著多支血管CAD的CCS患者,现有的证据表明,与仅使用GDMT相比,心肌血运重建在改善症状、预防自发性心肌梗死和降低长期随访中心血管死亡率方面有益。
对于左室功能正常且无明显左主干或近端左前降支(LAD)病变的CCS患者,现有的证据表明,与仅使用GDMT相比,心肌血运重建并不能延长总体生存期。
对于左室功能减退和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现有的证据表明,与单独GDMT相比,外科血运重建在超长随访中延长了总体生存期。
对于没有左主干冠心病(LMCAD)的复杂多支血管CAD患者,特别是在合并糖尿病且临床上和解剖上两种血运重建方式均适合的情况下,现有的证据表明,与PCI相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总体生存期更长。
对于临床上和解剖上适合两种血运重建方式的患者,无论多支血管CAD的解剖严重程度如何,当前的外科手术和支架技术一致报告了PCI后重复血运重建的需求高于外科手术。
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的调整,结合改变病情和抗心绞痛的药物治疗,是CCS管理的基石。
在基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护理中,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员之间的共同决策对于确定CCS患者的适当的治疗途径极为重要。患者教育是长期改善风险因素控制的关键。
由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心绞痛(ANOCA)/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缺血(INOCA)相对高的患病率,与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高发生率,这部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改进。
对于持续有症状的疑似ANOCA/INOCA患者,如果对GDMT没有反应,应进行有创冠状动脉功能测试以确定潜在的类型。
类型的界定对于指导ANOCA/INOCA患者的适当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需要研究有效的方法来支持特定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及长期服药和健康生活方式。
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改进在工作场所中健康促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编译
更多深度解读即将发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