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就在《感染·观》首播的前几天,Nature杂志发表重磅论文,称继“柏林病人”后可能出现第二例艾滋病自愈患者,给世界传递新的希望,功能性治愈似乎不再遥远。
本期《感染·观》“中国方案”下集里,李太生、卢洪洲、孙永涛和吕玮四位专家将继续讨论“中国方案”的发展篇,并分享目前对艾滋病功能性治愈研究的相关进展。
抗“艾”路上的交通电子眼 —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即检测HIV的RNA,具有高灵敏度、高效、稳定等特点。一般来说,只要患者依从性良好,抗病毒治疗3-6个月,病毒载量就会在检测水平以下,能达到很好的控制作用。但万一治疗方案失败,首先就表现为病毒载量反弹。所以,如果定期做核酸检测,就能够有效监测到病毒载量情况,可以在当前治疗方案不理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诊疗方案,避免病情的复发。尤其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前两年内,理想化的病毒检测频率应该是一年四次,即每3个月1次,甚至更频繁。2年后可以遵医嘱考虑半年检测一次。
拨开迷雾 —揭露AE毒株的真面目
说到“中国方案”的探索,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发现就是关于AE毒株。从感染HIV到变成艾滋病,平均潜伏期是8年,这是当时国际上的共识。但是中国专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一个现象,中国艾滋病患者的无症状期更短,平均只有4.7年,其原因便是AE毒株。因此,在我国医疗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将AE毒株作为目标,能够筛查出更多病人,并更早期地进行抗病毒治疗。
功能性治愈可以解决世界难题吗?
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是全世界聚焦的热点问题,不仅在专科领域,大众对其关注度也很高,比如此前引起热议的“疑似第二例功能性治愈患者”。何谓功能性治愈?通俗地讲,就是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后停药,但相关检查指标并没有反弹,而且病程也停止进展。尽管目前为止功能性治愈成功病例少之又少,但国内外对功能性治愈研究热情却从未消减。几位专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方案,目前已经取得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
如李太生教授所言,功能性治愈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在医学进步的大环境下,对艾滋病治疗的更高追求。包括免疫激活、功能性治愈,相信中国人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下集预告
两期关于“中国方案”的内容告一段落,下期我们将开启新的篇章,谈谈什么是艾滋病的综合诊疗。更多精彩,尽在《感染·观》,下期见。
请您为本课程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