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添加课程助手居居(微信号:flyinart)为好友,邀您加入“感染观栏目微信交流群”。
十几年来,继“柏林病人”后终于要出现第二例艾滋病治愈患者吗?就在2019年3月5日,Nature杂志发表的论文给世界传递出新的希望。当然,学术界都保持了审慎的乐观和理性的分析。如果说干细胞实现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是美好的愿景,那抗病毒治疗就是我们当下的脚踏实地。正如《感染·观》先导片里所说,尽管道路曲折,但是我们看到了曙光!
我们非常幸运,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大新闻背景下,宣布 《感染·观》 系列节目正式开播!本期节目中,李太生、卢洪洲、孙永涛和吕玮四位教授将围绕2018年新版艾滋病治疗指南展开讨论。可以说,2018年新版指南既适应当下我国的国情和艾滋病诊疗现状,又具有前瞻性地做了一些理念的更新,治疗的更新。
更新亮点
理念更新—疗效优先费用、全程管理、个体化治疗:药物的增多、国家对艾滋病诊疗投入的加大、艾滋病人生存时间更久等因素,都对诊疗理念的更新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诊断更新—新增加核酸检测,让诊断结果更精准:核酸检测的结果更加灵敏,如果2次检测结果大于5000 cps/ml,就要考虑启动治疗,早治疗、早控制。
机会性感染更新—让诊断前移且精准:病人往往出现机会性感染才去医院诊断出艾滋病,这时有可能已经是艾滋病晚期。机会性感染和艾滋病晚期仿佛恶性循环,如何打破这个闭环,就是使诊断前移。
基于国情推荐的PCP和弓形虫预防方案:复方新诺明是一片QD,还是双倍剂量?在本期节目中可以找到答案。
母婴阻断更新—孕前、孕期、哺乳期全程管理:只要很好的接受抗病毒治疗,无论是单阳还是双阳家庭,母婴阻断率甚至可达到100%,并且不影响哺乳。
抗病毒治疗原则—发现即治疗:随着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案的升级发展,CD4的门槛在不断放宽,从200到350,再到500……现在提倡,发现即治疗。
综合管理—抗艾的方向所趋:综合管理,多学科协作,这是2018年艾滋病诊疗指南核心更新点之一。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又该如何管理?这个线索的存在感不仅在本期有体现,乃至贯穿整个系列节目,看过您就会知道。
下期预告
以上就是本期关于指南解读的核心内容,下期《感染·观》,李太生、孙永涛、卢洪洲和吕玮四位教授,将为您详细解读艾滋病治疗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在探索的过程中面临岔路口又是如何抉择的?更多精彩,尽在《感染·观》,下期见。
控制感染,中国方案!
2019年早春3月,《感染 · 观》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平台隆重开播,每周五准时上线,敬请关注!
加入“感染观栏目交流群”,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并与同行交流!
1984年中山医学院本科医疗系毕业,1999年法国获博士学位。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感染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委。1997年在国际上提出了艾滋病免疫重建理论,为艾滋病人打开希望之门;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艾滋病治疗项目负责人,引领近十年来我国艾滋病的临床治疗。在“科学”,“柳叶刀”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00多篇,他引5610次;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成果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材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法国医学科学院塞维雅奖、吴-杨医学药学奖、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内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内科学博士生导师、护理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分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新发传染病临床诊治、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共同主任;世界卫生组织临床专家组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与发病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各类论文400余篇,其中在SCI引用杂志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等发表论著10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863”计划、“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科研课题,累计科研经费9000余万元。主编专业参考书10部、副主编专著8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10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获专利4项。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艾滋病学组副组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军感染病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军委保健专家、纽约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Current HIV Research、PLoS ONE、AIDS Research and Human Retrovirus、AIDS/中文版和中华肝脏病杂志等10余种国内外专业杂志副主编、编委和审稿人。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先后于法国巴黎六大、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皇家医院完成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十一五、十二五子课题“免疫抑制法治疗HIV/AIDS”和“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修复与免疫细胞联合的功能性治愈”以及中科院重大协同创新项目HIV感染者肠道菌群变化等多项研究。发表于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JIAS、AIDS、 CMJ、中华内科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多篇论著。担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感染病分会理事等职务。
请您为本课程进行评价